一、指标简介
二、指标构成
(一)价格指数移动平均计算
首先计算 “V1”,即收盘价的 20 日指数移动平均的 20 日指数移动平均。这个指标通过对收盘价进行两次指数移动平均处理,旨在平滑价格波动,反映股票价格的长期趋势。
(二)获利盘比例计算
计算 “V2”,公式为 “100以收盘价0.95 计算的获利盘比例”。这个指标通过计算在当前收盘价下,获利盘的比例,反映了市场上投资者的盈利情况。
(三)控盘力度及相关指标计算
计算 “控盘力度”,公式为 “(V1 - 1 日前的 V1)/1 日前的 V1*1000”,以白色显示,线宽为 2。这个指标通过比较当前和前一日的 “V1” 值,计算出控盘力度的变化情况,用于衡量主力对股票价格的控制程度。
计算 “无庄控盘”,如果控盘力度小于 0,返回控盘力度,否则返回 0,线宽为 2,颜色为绿色(COLOR00FF00)。用于表示主力控盘力度较弱或没有主力控盘的情况。
计算 “有庄控盘”,如果控盘力度大于前一日的控盘力度且控盘力度大于 0,返回控盘力度,否则返回 0,线宽为 2,以粉色(COLORFF00FF)显示。用于表示主力控盘力度增强的情况。
计算 “主力减仓”,如果控盘力度小于前一日的控盘力度且控盘力度大于 0,返回控盘力度,否则返回 0,线宽为 2,颜色为蓝色。用于表示主力可能在减仓的情况。
计算 “高度控盘”,如果 “V2>50 AND COST (85)<CLOSE AND 控盘力度 > 0”,返回控盘力度,否则返回 0,线宽为 2,以红色显示。这个指标综合了获利盘比例、成本价格和控盘力度等因素,用于判断主力高度控盘的情况。
计算 “开始控盘”,如果控盘力度上穿 0,返回 4,否则返回 0,线宽为 2,颜色为黄色。用于表示主力开始控盘的信号。
三、指标参数计算
(一)价格指数移动平均参数计算
“V1” 的计算是第一天的指数移动平均值若为有数据的第一天则为当天的收盘价,从第二天开始计算公式为:“EMA(今日) = 收盘价(今日) * 系数 + EMA(昨日) * (1 - 系数)”,其中系数为 2 / (20 + 1)。然后对得到的指数移动平均再进行一次同样的计算。
(二)获利盘比例参数计算
“V2” 的计算中,以收盘价 * 0.95 作为成本价格,通过统计当前价格下获利的投资者比例,乘以 100 得到获利盘比例。
(三)控盘力度及相关指标参数计算
“控盘力度” 的计算是根据 “V1” 的当前值和前一日值进行计算,得到控盘力度的变化率,并乘以 1000 进行放大。
“无庄控盘”、“有庄控盘”、“主力减仓”、“高度控盘” 和 “开始控盘” 等指标根据各自的条件和 “控盘力度” 的值进行计算。
四、交易策略
(一)买入策略
当出现 “有庄控盘” 或 “高度控盘” 信号时,可以考虑买入股票。首先观察股票的成交量是否在信号出现后有放大的趋势,如果成交量逐渐增加,说明市场对该股票的关注度在提高,资金有流入的迹象。
结合其他技术分析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可以查看股票的相对强弱指标(RSI)是否处于合理区间(如 30 - 70),移动平均线是否开始走平或者拐头向上等。如果多个指标都显示积极信号,可以在股价回调到短期支撑位且获得有效支撑时,以适当的仓位买入股票。
(二)卖出策略
如果在买入股票后,股价未能按照预期上涨,反而出现下跌趋势,或者其他技术指标出现恶化情况,投资者应考虑及时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或避免损失。特别是当出现 “主力减仓” 信号时,应警惕主力可能在出货,及时卖出股票。
当股票价格上涨一段时间后,出现高位放量滞涨的情况,即股价不再创新高且成交量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即使没有出现明确的卖出信号,投资者也应该警惕风险,可以适当减仓。若后续技术指标出现恶化情况,则进一步加大卖出力度。
(三)风险控制策略
设置止损止盈:在买入股票后,根据股票的波动特性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设置止损位和止盈位。止损位可以设置在买入价下方一定比例处(如 5% - 10%)。当股价下跌达到止损位时,应及时卖出股票,控制风险。止盈位可以根据目标涨幅、压力位或者技术指标的超买情况来设定,当股价达到止盈位时,可分批卖出股票锁定利润。
仓位管理:根据市场整体情况和信号的强弱程度合理控制仓位。在市场趋势不明朗或者信号可靠性不高时,保持较低仓位;在市场趋势向好且多个信号共振时,可以适当增加仓位,但要避免过度集中投资于某一只股票,分散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