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标简介
二、指标构成
(一)CCI 指标计算
首先通过公式计算 CCI,其中
TYP = (最高价 + 最低价 + 收盘价) / 3
作为典型价格的计算,然后计算其与N
日简单移动平均的差值,并除以0.015
乘以TYP
的N
日平均绝对偏差。CCI 指标能够反映股票价格偏离平均价格的程度,当 CCI 值较大时,说明股价偏离平均价格较多,市场趋势可能较强;当 CCI 值较小时,股价相对平稳。
(二)CCI 趋势与状态显示
通过绘制不同颜色和线宽的线条来展示 CCI 的变化趋势。
跌
线条以绿色绘制,当 CCI 小于前一日的 CCI 值时显示,用于直观展示 CCI 的下降趋势。转强
和转弱
分别通过不同颜色和宽度的柱状线来表示 CCI 大于或小于 0 的情况,帮助投资者快速识别 CCI 的正负状态以及强弱程度。当 CCI 上穿或下穿特定数值(如 200 和 -200)时,通过绘制图标来提示投资者可能出现的趋势反转或重要突破点。同时,设置了
弱转强
和强转弱
的条件判断,并绘制相应的柱状线和文字提示,进一步明确 CCI 趋势变化的关键节点。
(三)辅助指标
计算乖离率相关指标,通过对比收盘价与不同周期的简单移动平均的差值百分比,得到
BIAS1W
、BIAS2W
、BIAS3W
,并综合计算出MM
和MN
,用于分析股价与平均价格的偏离情况,辅助判断股票价格的趋势变化和可能的反转点。当MN
满足特定条件时,通过底背离
和顶背离
指标进行提示,为投资者提供关于价格趋势反转的参考信号。计算量能指标,通过计算特定公式下的价格相对高低点的移动平均,得到
量能
指标,以黄色绘制,线宽为 1。该指标用于反映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以及资金的流向情况,与 CCI 指标相结合,从量价两个维度为投资者提供分析依据。
三、指标参数计算
(一)CCI 指标参数计算
对于
TYP
的计算,在每个交易日,获取当日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按照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当天的典型价格。TYP
的N
日简单移动平均,每天将过去N
日的TYP
值相加并除以N
得到当日的简单移动平均值。随着新交易日到来,剔除最早一天的TYP
值,加入新一天的TYP
值进行计算更新。TYP
的N
日平均绝对偏差,计算每个交易日的TYP
值与N
日简单移动平均的差值的绝对值,然后在N
日内求和并除以N
,得到平均绝对偏差值。最后根据 CCI 公式
(TYP - TYP 的 N 日简单移动平均) / (0.015 * TYP 的 N 日平均绝对偏差)
计算 CCI 值。
(二)辅助指标参数计算
乖离率指标计算,对于
BIAS1W
、BIAS2W
、BIAS3W
,分别计算收盘价与相应周期(6 日、12 日、24 日)简单移动平均的差值百分比。每天根据最新的收盘价和移动平均数据进行计算。MM
的计算是将BIAS1W
、2 * BIAS2W
、3 * BIAS3W
相加后除以 6,MN
是MM
的 3 日简单移动平均,按照简单移动平均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量能指标计算,先计算
100 * (收盘价 - N 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 / (N 日内最高价的最高值 - N 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
的值,然后进行N1
日简单移动平均,得到量能指标值。
(三)趋势判断条件参数计算
对于
弱转强
和强转弱
的条件判断,每天将 CCI 的最新值与前一日的值以及特定阈值(如 -200、200)进行比较,确定是否满足条件。当满足条件时,触发相应的显示和计算。底背离
和顶背离
的判断,根据MN
和VAR26
的计算结果与相应阈值进行比较,每天根据最新数据进行判断,确定是否触发背离信号。
四、交易策略
(一)买入策略
当出现
弱转强
信号,即 CCI 上穿 -200 且 CCI 大于前一日的 CCI 值时,投资者可以开始关注股票。若此时量能指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市场交易活跃,资金流入增加,买入信号更可靠。结合股价走势,如果股票价格在底部出现企稳迹象,且移动平均线开始走平或拐头向上,可以考虑买入股票。例如,当 5 日均线向上穿过 10 日均线,同时 CCI 出现弱转强信号且量能增加时,可以作为买入参考点。当 CCI 从负数区域逐渐上升并突破 0 时,同时伴随着股价上涨且成交量放大,表明市场趋势可能由弱转强。投资者可以在 CCI 突破 0 后,股价回调到短期均线附近且获得有效支撑时买入股票。
(二)卖出策略
当出现
强转弱
信号,即 200 上穿 CCI 且 CCI 小于前一日的 CCI 值时,投资者应警惕股价可能出现趋势反转。如果股价在高位出现放量滞涨,同时 CCI 发出强转弱信号,应考虑及时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特别是当移动平均线开始拐头向下或者其他技术指标出现恶化情况时,应果断卖出。当
顶背离
信号出现,即VAR26 > 90
时,表明股价虽然处于高位,但上涨动能可能不足,有回调的风险。若此时 CCI 也呈现下降趋势,投资者可以适当减仓。若后续股价跌破重要支撑位或者其他卖出信号增强,则进一步加大卖出力度。
(三)风险控制策略
设置止损止盈:在买入股票后,根据股票的波动特性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设置止损位和止盈位。止损位可以设置在买入价下方一定比例处(如 5% - 8%),当股价下跌达到止损位时,应及时卖出股票,控制风险。止盈位可以根据目标涨幅、压力位或者技术指标的超买情况来设定,当股价达到止盈位时,可分批卖出股票锁定利润。
仓位管理:根据市场整体情况和信号的强弱程度合理控制仓位。在市场趋势不明朗或者信号可靠性不高时,保持较低仓位;在市场趋势向好且多个信号共振时,可以适当增加仓位,但要避免过度集中投资于某一只股票,分散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