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标简介
二、指标构成
(一)计算基础
首先计算价格在过去 27 日内相对高低点的位置百分比。通过公式
((收盘价 - 27 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 / (27 日内最高价的最高值 - 27 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 * (100)
,得到一个反映当前收盘价在 27 日价格区间内相对位置的数值。这个数值每天都会随着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变化而更新,用于衡量股票价格的波动情况以及在一定周期内的相对位置。
(二)指标计算
VAR2
:是一个经过加权移动平均处理后的指标。先对上述计算得到的相对位置百分比进行 5 日加权移动平均,然后再对这个 5 日加权移动平均的结果进行 3 日加权移动平均,并通过特定的系数组合(3 * 5 日加权移动平均 - 2 * 5 日加权移动平均的 3 日加权移动平均)计算得出VAR2
。这个指标综合了短期和中期的价格波动信息,用于分析价格趋势的变化和强度。
(三)交易信号
股价启动在即:当
VAR2
上穿VAR1
(这里VAR1
赋值为 3)时,触发该信号,指标显示值为 100,以黄色绘制。这个信号表明股票价格可能即将启动上涨行情,提示投资者关注并准备进行相应的交易操作。秘密买点:当
VAR2 <= 3
时,触发该信号,显示值为 25,以COLORFF00FF
(粉色)绘制。意味着股票价格处于一个相对较低且可能具有买入价值的区域,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潜在的买点参考。机构建增补仓:当
VAR2 < 5
时,触发该信号,显示值为 45,以COLOR00FF00
(绿色)绘制。提示股票可能处于机构建仓或加仓的阶段,投资者可以考虑在这个时候进行买入或者增加仓位的操作。
三、指标参数计算
(一)相对位置百分比计算
在每个交易日,获取过去 27 日的最高价、最低价以及当日收盘价。首先计算价格波动范围,即
27 日内最高价的最高值 - 27 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
。然后用当日收盘价与 27 日内最低价的差值除以波动范围,再乘以 100 得到相对位置百分比。随着交易日的推进,每天的数据都会更新,重新计算该百分比值。
(二)加权移动平均计算
对于
VAR2
中涉及的加权移动平均计算。以 5 日加权移动平均为例,第一天的加权移动平均值为前 5 日(若不足 5 日则从有数据开始)的相对位置百分比简单平均乘以相应权重(第一天权重较大)。从第二天起,新一天的加权移动平均值计算为:当天的相对位置百分比乘以较大权重加上前一天加权移动平均值乘以(1 - 较大权重),然后再进行归一化处理。3 日加权移动平均同理,只是周期为 3 日,按照相同的方法计算得到。
(三)交易信号条件判断参数计算
对于
股价启动在即
信号,每天将VAR2
的值与VAR1
(值为 3)进行比较,当VAR2
的值从小于VAR1
变为大于VAR1
时,满足信号触发条件。对于
秘密买点
和机构建增补仓
信号,每天根据VAR2
的最新值与设定的阈值(分别为 3 和 5)进行比较判断,当满足条件时触发相应信号。
四、交易策略
(一)买入策略
当出现 “股价启动在即” 信号时,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股票走势。若股价在后续交易日能够持续上涨并且成交量有所放大,可以考虑买入股票。例如,可以在信号出现后的第二天,当股价开盘后保持上涨趋势且成交量较前一日明显增加时,选择合适的价位买入。
对于 “秘密买点” 信号,当该信号出现时,股票价格处于相对较低位置。投资者可以结合其他技术分析指标,如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标(RSI)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同时移动平均线呈现多头排列趋势,且 RSI 指标处于超卖区域并开始向上回升,此时可以考虑以较低仓位买入股票,作为一个初步建仓的时机。
当出现 “机构建增补仓” 信号时,表明股票可能有机构资金介入或加仓的迹象。投资者可以在确认信号有效后,分批次进行买入操作。比如先买入一部分仓位,如果股价后续继续上涨且指标依然向好,可以逐步增加仓位。同时关注股票的基本面信息,若公司基本面良好且行业前景乐观,更增加了买入的信心。
(二)风险控制策略
设置止损位:在买入股票后,根据股票的波动特性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设置止损位。一般可以将止损位设置在买入价下方一定比例处(如 5% - 10%)。当股价下跌达到止损位时,应果断卖出股票,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仓位管理: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信号强度合理分配仓位。在市场趋势不明朗或者信号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确认时,以较小仓位进行试探性买入;当多个信号同时出现且市场整体环境较好时,可以适当提高仓位,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集中投资于某一只股票,分散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