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判断:
DOWN:判断股票是否收阴线。如果股票的收盘价低于开盘价,则认为该股票收阴线。
X1:统计最近 5 个交易日中收阴线的天数是否等于 4。这个条件用于筛选在近期有较多阴线出现的股票。
X2:通过 “(20 日内收盘价的最高值 - 1 日内收盘价的最低值)/1 日内收盘价的最低值 / 50*100” 计算得出一个价格波动指标。该指标衡量了股票在过去 20 个交易日内最高价与当前最低价之间的相对波动幅度,以评估股票价格的稳定性和潜在风险。
X3:通过一系列条件判断股票的日内价格形态。具体条件为 “(收盘价和开盘价的较小值 - 最低价)/(最高价 - 最低价)>0.667 AND (最高价 - 收盘价和开盘价的较大值)/(最高价 - 最低价)<0.333 AND (收盘价 - 开盘价)<0.1”。这个条件主要关注股票在日内交易中的价格分布情况,判断股票是否具有特定的价格形态,可能暗示着股票的交易活跃度和潜在趋势。
X4:判断当前成交量是否小于过去 135 个交易日的成交量简单移动平均。这个条件用于筛选成交量相对较低的股票,可能意味着股票的交易相对不活跃或者处于某种特定的市场状态。
选:当 X1、X2、X3 和 X4 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输出为真,表示该股票符合指标的筛选条件。
- DOWN 的判断:
直接比较股票的收盘价和开盘价,如果收盘价低于开盘价,则 DOWN 为真,即股票收阴线。
- X1 的计算:
统计最近 5 个交易日中 DOWN 为真的天数。如果这个天数等于 4,则 X1 为真。
- X2 的计算:
首先找到过去 20 个交易日内的收盘价最高值和当前交易日的收盘价最低值。然后用最高值减去最低值,再除以最低值,最后除以 50 并乘以 100,得到 X2 的值。这个计算结果反映了股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价格波动的相对幅度。
- X3 的计算:
首先确定收盘价和开盘价的较小值以及较大值。然后分别计算 “(收盘价和开盘价的较小值 - 最低价)/(最高价 - 最低价)” 和 “(最高价 - 收盘价和开盘价的较大值)/(最高价 - 最低价)” 这两个比例。如果第一个比例大于 0.667,第二个比例小于 0.333,并且收盘价与开盘价之差小于 0.1,则 X3 为真。这个条件主要关注股票在日内交易中的价格分布情况,判断股票是否具有特定的价格形态。
- X4 的计算:
计算当前交易日的成交量,并与过去 135 个交易日的成交量简单移动平均进行比较。如果当前成交量小于移动平均成交量,则 X4 为真。
- 初步筛选:
当指标输出 “选” 为真时,可以将该股票纳入初步筛选的范围。这表明该股票在近期阴线较多、价格波动幅度适中、日内价格形态符合特定条件且成交量相对较低。这些特征可能意味着股票处于某种特定的市场状态,值得进一步分析。
- 深入分析:
基本面分析:查看股票所属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包括业绩、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如果公司基本面良好,那么该股票可能更具投资价值。例如,公司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较低的负债率、良好的现金流以及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等。
技术分析: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对股票进行进一步分析。例如,可以观察股票的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标(RSI)、布林线等指标,以确认股票的价格走势和潜在的买入或卖出时机。如果其他技术指标也显示出积极的信号,那么该股票的投资价值可能更高。
市场环境分析:考虑市场整体环境对股票的影响。如果市场处于上升趋势,那么符合指标条件的股票可能更有机会上涨。相反,如果市场处于下跌趋势,即使股票符合指标条件,也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
- 买入策略:
当经过深入分析后,认为股票具有投资价值时,可以考虑买入。可以采取分批次买入的方式,以降低风险。初次出现买入信号时,可以先买入一部分仓位,观察后续股价的走势和市场的反应。如果股价继续上涨,并且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可以逐步增加仓位。
- 卖出策略:
如果在持有股票期间,出现以下情况,可以考虑卖出:
股票价格上涨到一定幅度,达到个人设定的盈利目标。
指标中的条件不再满足,例如股票开始出现较多阳线、价格波动幅度增大、日内价格形态改变或成交量突然放大等。
公司基本面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市场整体环境恶化。
- 风险控制:
设定合理的止损位,例如当买入后股价下跌达到一定比例(如 5% - 8%)时,及时止损,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控制仓位,避免将所有资金集中在一只股票上,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
不要仅仅依赖本指标进行交易决策,应结合其他技术分析工具和基本面分析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受市场情绪的过度影响,严格按照既定的交易策略执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