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值计算:
通过 “(((收盘价 - 36 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30 日内最高价的最高值 - 36 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4) 的 4 日指数移动平均)(25)” 计算得出一个核心值,以绿色线条绘制,线宽为 2。这个值反映了股票价格在一定周期内的相对位置和趋势。
- 固定阈值和判断条件:
顶部:设定为固定值 87.5,以绿色显示,作为判断股票可能到达顶部的一个参考值。
抄底:当核心值上穿 5 并经过 10 日过滤,且当前收盘价大于 3 日前的收盘价时,返回 8,以黄色显示,并在特定位置书写文字。用于判断股票可能的底部买入时机。
买入:当核心值上穿 9 并经过 10 日过滤,且满足 “值 < 7” 的情况在过去 5 日内出现一次,同时当前收盘价大于 3 日前的收盘价时,返回 12,以绿色显示,并在特定位置书写文字。作为另一个可能的买入信号。
减仓:当核心值上穿 86 并经过 10 日过滤时,返回 72,否则返回 87.5,以白色显示,并在特定位置书写文字。提示可能需要减仓的时机。
轻仓:当核心值上穿 92 并经过 10 日过滤时,返回 67,否则返回 87.10,以白色显示,并在特定位置书写文字。表示可能需要降低仓位的信号。
逃顶:当 95 上穿核心值并经过 3 日过滤时,返回 62,否则返回 87.5,以红色显示,并在特定位置书写文字。用于判断股票可能到达顶部需要卖出的时机。
- 其他辅助判断:
强:当核心值大于前一日的值时,返回核心值,以红色线条显示,线宽为 2。表示股票走势较强。
根据成交量与 20 日简单移动平均的关系以及股价的走势,在不同条件下绘制不同颜色的柱状线,进一步辅助判断股票的交易信号。
- 图标标记:
当 “收盘价的 26 日简单移动平均 + 2 * 收盘价的 26 日估算标准差上穿收盘价” 时,在核心值 * 1.1 位置画 2 号图标。
当 “收盘价上穿收盘价的 26 日简单移动平均 - 2 * 收盘价的 26 日估算标准差” 时,在核心值 * 0.9 位置画 1 号图标。
- 核心值的计算:首先找出过去 36 个交易日内的最低价的最低值和过去 30 个交易日内的最高价的最高值。然后用 “收盘价 - 36 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 除以 “30 日内最高价的最高值 - 36 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得到一个比例值。将这个比例值乘以 4 后进行 4 日指数移动平均,最后再乘以 25 得到核心值。
- 抄底、买入、减仓、轻仓、逃顶等条件的判断:
抄底:判断核心值是否上穿 5,并经过 10 日过滤,同时当前收盘价大于 3 日前的收盘价。
买入:判断核心值是否上穿 9,并经过 10 日过滤,同时满足 “值 < 7” 的情况在过去 5 日内出现一次,且当前收盘价大于 3 日前的收盘价。
减仓:判断核心值是否上穿 86,并经过 10 日过滤。
轻仓:判断核心值是否上穿 92,并经过 10 日过滤。
逃顶:判断 95 是否上穿核心值,并经过 3 日过滤。
- 强的判断:比较当前核心值与前一日核心值的大小,如果当前值大于前一日值,则返回当前核心值。
- 成交量相关条件的判断:
计算成交量与成交量的 20 日简单移动平均的比值,以及股价与收盘价的 20 日指数移动平均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条件绘制柱状线。
- 买入策略:
当出现抄底或买入信号时,可以考虑作为潜在的买入时机。但在买入之前,需要进一步综合分析。
查看股票的基本面情况,包括公司的业绩、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良好的基本面可以增加买入的信心。
观察市场整体环境,如果市场处于稳定或上升趋势,买入信号的可靠性可能更高。
可以采取分批次买入的方式。初次出现买入信号时,可以先买入一部分仓位,观察后续股价的走势和市场的反应。如果股价继续上涨,并且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可以逐步增加仓位。
- 卖出策略:
当出现减仓、轻仓或逃顶信号时,需要警惕股票价格可能即将下跌,应考虑卖出部分或全部股票。
如果股票价格上涨到一定幅度,达到个人设定的盈利目标,也可以适时卖出。
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股价走势进行综合判断,如果股价出现明显的下跌趋势、成交量放大等不利信号,应及时卖出。
- 持仓策略:
在持仓期间,如果核心值持续上升,且强信号持续存在,说明股票价格走势强劲,可以继续持有。
但如果发现指标出现走弱的迹象,如核心值开始下降、出现减仓或轻仓信号等,要警惕股价可能出现回调,适当减仓以锁定部分利润。
- 风险控制:
设定合理的止损位,例如当买入后股价下跌达到一定比例(如 5% - 8%)时,及时止损,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控制仓位,避免将所有资金集中在一只股票上,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
不要仅仅依赖单一指标进行决策,应结合其他技术分析工具和市场信息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