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价线计算:
均价线:通过成交额除以成交量再除以 100 计算得出,反映股票的平均交易价格。
- 涨停判断及绘制:
涨停:根据前一日收盘价乘以 1.1 与收盘价的差值小于 0.01 来判断是否涨停。
当涨停时,在不同位置绘制不同宽度和颜色的柱状线,并在特定位置书写文字。
- 移动平均线和线性回归相关:
买线:收盘价的 2 日指数移动平均。
卖线:通过收盘价的 20 日线性回归斜率乘以 20 加上收盘价的 55 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得出。
牛线:通过复杂的加权平均计算得出,以反映价格的长期趋势。
马线:牛线的 5 日指数移动平均。
- 其他技术指标:
MID:通过特定公式计算得出。
VAR 系列:包括 VAR1 - VAR9,通过不同的价格、成交量等数据进行计算和比较,用于辅助判断股票的走势和交易信号。
DIF、DEA、MACD:MACD 指标的相关计算,用于判断价格趋势的强弱和变化。
- 综合交易信号:
通过买线和卖线的交叉、牛线和马线的交叉、以及其他条件的组合来判断买卖时机,并在相应位置绘制图标和书写文字。
- 均价线:
均价线 = 成交额 (元) / 成交量 (手) / 100其中,成交额为当日交易的总金额,成交量为当日交易的总手数。 - 涨停判断:
如果 1 日前的收盘价 * 1.1 - 收盘价 < 0.01,则判定为涨停。 - 买线和卖线:线性回归斜率的计算较为复杂,通常涉及统计学方法。
买线 = 收盘价的 2 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方法是按照指数移动平均的公式进行。
卖线 = 收盘价的 20 日线性回归斜率 * 20 + 收盘价的 55 日指数移动平均
- 牛线:
牛线 = (16MID + 151 日前的 MID + 142 日前的 MID + 133 日前的 MID + 124 日前的 MID + 115 日前的 MID + 106 日前的 MID + 97 日前的 MID + 88 日前的 MID + 79 日前的 MID + 610 日前的 MID + 511 日前的 MID + 412 日前的 MID + 313 日前的 MID + 2*14 日前的 MID + 15 日前的 MID) / 135 - 马线:
马线是牛线的 5 日指数移动平均。 - VAR 系列:
VAR1 = (3 * 收盘价 + 最低价 + 开盘价 + 最高价) / 6
VAR2 = 1 日前的 VAR1
VAR3 = (收盘价 - VAR2) 的 6 日加权移动平均 / 收盘价 - VAR2 的绝对值的 6 日加权移动平均 * 100
VAR4 = (收盘价 - 29 日前的开盘价) / 29 日前的开盘价 * 100
VAR5 = 0.6671 日前的 VAR4 + 0.333VAR4 的 5 日指数移动平均
VAR6、VAR7、VAR8、VAR9 的计算涉及多个条件和不同的移动平均计算。
- DIF、DEA、MACD:
DIF = 收盘价的 10 日指数移动平均 - 收盘价的 20 日指数移动平均
DEA = DIF 的 7 日指数移动平均
MACD = (DIF - DEA) * 2
- 买入策略:
当买线上穿卖线、牛线上穿马线,或者其他特定的买入条件满足时,可以考虑买入。但在买入之前,需要综合分析其他因素。
查看股票的基本面情况,包括公司的业绩、行业地位、财务状况等。良好的基本面可以增加买入的信心。
观察市场整体环境,如果市场处于上升趋势,买入信号的可靠性可能更高。
可以先建立少量仓位,若后续股价走势符合预期,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再逐步增加仓位。
- 卖出策略:
当卖线上穿买线,或者出现其他卖出信号时,应考虑卖出股票。
关注股价的涨幅,如果股价短期内上涨过快过高,可能存在回调风险。
若公司基本面出现不利变化,或者市场环境恶化,即使技术指标尚未给出卖出信号,也应重新评估持仓。
- 持仓策略:
在持仓期间,若各项指标持续支持上涨趋势,如买线始终在卖线上方,牛线和马线保持良好态势,MACD 保持正值且逐渐增大,可以继续持有。
但如果指标出现走弱迹象,如买线下穿卖线,MACD 出现死叉等,应适当减仓,锁定部分利润。
- 风险控制:
设定止损位,例如当买入后股价下跌达到一定比例(如 5% - 8%)时,及时止损,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控制仓位,避免过度集中投资于某一只股票,分散风险。
不要单纯依赖本指标进行决策,结合其他技术分析工具和市场信息,做出更全面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