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乖离率指标:
BIAS2:计算收盘价与 12 日简单移动平均收盘价的差值,并除以 12 日简单移动平均收盘价乘以 100,用于衡量价格偏离均线的程度。
老二:当 BIAS2 小于等于 -10 时,返回 1,否则返回 0,作为一个辅助判断条件。
- MACD 指标相关:
DIF:计算收盘价的 12 日指数移动平均与 150 日指数移动平均的差值。
DEA:DIF 的 9 日指数移动平均。
MACD:通过 (DIF - DEA) * 2 计算得到,用于判断价格趋势的变化。
爆发:特定的 MACD 趋势条件,用于捕捉可能的价格反转点。
- 其他移动平均和乖离率计算:
VAR2、VAR3、VAR4:分别计算收盘价与 6 日、12 日、24 日简单移动平均收盘价的乖离率。
VAR5:对 VAR2、VAR3、VAR4 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VAR6:VAR5 的 3 日简单移动平均。
- 底部判断条件:
大底:当 VAR6 小于等于 -10 时成立。
中底:结合多个价格与移动平均的关系以及价格波动条件进行判断。
- 趋势线和相关条件:
趋势线:通过计算 (收盘价 - 收盘价的 40 日简单移动平均) / 收盘价的 40 日简单移动平均 * 100 得到。
BB:特定的趋势线变化条件。
- 其他指标和计算:
操盘、跟风:通过特定的价格计算和指数移动平均得出。
见到曙光:操盘和跟风的交叉条件。
买底:综合多个价格、指标和条件的判断。
能量:通过特定的价格计算和指数移动平均得出。
关注:固定的数值 0.5 。
红色箭头:能量上穿关注的 20 日过滤条件。
- 综合输出:
XG:综合多个条件,包括 GTJ、BB、中底、大底、爆发等的判断结果。
- BIAS2 的计算:BIAS2 = (收盘价 - 收盘价的 12 日简单移动平均) / 收盘价的 12 日简单移动平均 * 100首先计算收盘价的 12 日简单移动平均,然后计算收盘价与该平均值的差值,再除以平均值并乘以 100。
- DIF、DEA 和 MACD 的计算:DIF = 收盘价的 12 日指数移动平均 - 收盘价的 150 日指数移动平均DEA = DIF 的 9 日指数移动平均MACD = (DIF - DEA) * 2指数移动平均的计算涉及复杂的加权平均方法。
- VAR2、VAR3 和 VAR4 的计算:VAR2 = (收盘价 - 收盘价的 6 日简单移动平均) / 收盘价的 6 日简单移动平均 * 100VAR3 和 VAR4 的计算方法类似,只是移动平均的周期不同。
- VAR5 的计算:VAR5 = (VAR2 + 2 * VAR3 + 3 * VAR4) / 6对 VAR2、VAR3 和 VAR4 进行加权求和后平均。
- VAR6 的计算:对 VAR5 进行 3 日简单移动平均。
- 趋势线的计算:趋势线 = (收盘价 - 收盘价的 40 日简单移动平均) / 收盘价的 40 日简单移动平均 * 100先计算收盘价的 40 日简单移动平均,然后按照公式计算趋势线。
- 其他指标如 PDI、MDI、ADX 等的计算涉及复杂的价格波动比较和指数平滑移动平均。
- A 和 B 的计算:分别基于不同周期的最高价和最低价计算移动平均,并进行后续的加权移动平均计算。
- 买入策略:可以采取以下买入方式:
初次买入可以控制仓位,如投入较小比例的资金。
观察后续股价走势,如果股价继续上涨并且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可以逐步加仓。
当 XG 信号出现时,表明股票可能处于较好的买入时机。但在买入之前,建议进一步分析。
查看股票的基本面,包括公司的业绩、财务状况、行业竞争力等。良好的基本面可以增加买入的信心。
结合市场整体趋势,如果市场处于稳定或上升阶段,买入信号的可靠性可能更高。
- 卖出策略:
- 如果在持有股票期间,以下情况出现,可以考虑卖出:
- XG 信号消失,即各项条件不再满足。
- 股票价格上涨到一定幅度,达到个人设定的盈利目标。
- 公司基本面出现恶化,或者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 持仓策略:
在持仓过程中,密切关注各项指标的变化。
如果 XG 条件持续满足,股票价格走势稳定,成交量没有异常放大或缩小,可以继续持有。
但如果出现指标走弱或股价波动较大的情况,应考虑适当减仓,锁定部分利润。
- 风险控制:
设定止损位,例如当买入后股价下跌达到一定幅度(如 8% - 10%)时,及时止损,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控制仓位,避免过度集中投资于一只股票,建议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规模,合理分配资金到不同的股票中,以分散风险。
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市场变化和指标的表现,及时卖出表现不佳的股票,调整持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