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平均线相关:
A
:通过计算收盘价的17日简单移动平均及其与前一日移动平均的差值来确定。B
:与A
相关的计算值。分水岭
:根据收盘价的17日简单移动平均和B
的比较确定。操作线
:基于分水岭和收盘价的3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得出。PM
:收盘价的5日简单移动平均,并根据与前一日的比较进行颜色显示。- 交叉判断与文字提示:
对MACD的DIF和DEA、KDJ的K和D、RSI的RSI1和RSI2的交叉情况进行判断,并在特定位置书写文字提示。
- 条件判断:
S
:判断PM和操作线的大小关系。DD
:判断分水岭与前一日分水岭的大小关系。
A
的计算:首先计算收盘价的17日简单移动平均。
然后计算当前的17日简单移动平均加上当前的17日简单移动平均减去前一日的17日简单移动平均的绝对值。
B
的计算:计算收盘价的17日简单移动平均加上当前的17日简单移动平均减去前一日的17日简单移动平均。
分水岭
的计算:如果收盘价的17日简单移动平均小于
B
,则返回B
;否则,返回收盘价的17日简单移动平均。操作线
的计算:计算分水岭减去(收盘价的3日指数移动平均减去分水岭)。
PM
的计算:如果大于前一日,显示为红色,线宽为2。
如果等于前一日,显示为红色。
如果小于前一日,显示为橙色(COLORFF9900),线宽为2。
计算收盘价的5日简单移动平均。
根据与前一日的比较进行颜色和线条显示:
- 交叉判断:
对于MACD、KDJ、RSI的交叉判断,分别记录上次交叉的天数,然后根据当前收盘价与前一日收盘价的比较以及指标值的变化来确定新的交叉情况。
- 条件判断:
S
:判断PM是否大于操作线。DD
:判断分水岭是否小于前一日的分水岭。
- 买入策略:
当分水岭上穿操作线时,可视为一个潜在的买入信号。此时,若其他技术指标如MACD、KDJ、RSI也显示出买入信号,可适当建仓。
若PM大于操作线,且股票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成交量放大,也可考虑买入。
- 卖出策略:
当出现MACD、KDJ、RSI的卖出交叉信号时,结合股票价格走势和其他技术指标,考虑减仓或卖出。
若分水岭下穿操作线,或者PM小于操作线,且股票价格处于相对高位,应警惕风险,及时卖出。
- 持仓策略:
在持仓期间,若各项指标持续向好,股票价格走势稳定,可继续持有。
若出现部分指标走弱或价格波动加剧,应密切关注,根据情况调整仓位。
- 多指标印证:单一的指标信号可能存在误判,应综合多个技术指标和市场情况进行判断。
- 趋势判断:结合长期和短期的价格趋势,避免在短期波动中做出过于频繁的交易决策。
- 风险控制:设定合理的止损和止盈水平,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及时调整仓位。
- 参数固定性:指标中的17日、3日、5日等参数是固定设置的,可能不适合所有股票和市场情况。投资者可以根据股票的特性和市场的波动程度,对参数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但要谨慎,避免过度优化导致的适应性问题。
- 市场复杂性:股票市场受多种宏观和微观因素影响,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指标的有效性发生改变。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同一股票的表现可能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整体情况来解读指标信号。
- 假信号风险:技术指标可能会产生虚假的交叉信号或误导性的趋势判断。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更多的市场验证和分析来确认信号的可靠性,避免盲目跟从。
- 个股特性:不同股票的波动特性、市值大小、行业属性等因素会影响指标的表现。一些小盘股或题材股可能波动较大,指标信号较为频繁;而大盘股可能相对稳定,指标变化较为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