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利盘比例相关:
A
:以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的10日指数移动平均。B
:以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的34日指数移动平均。SD
:以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的120日指数移动平均。VAR2
:以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的259日指数移动平均。- 成交量相关:
VAR3
:成交量(手)的25日简单移动平均大于成交量(手)的140日简单移动平均。VAR4
:成交量(手)的5日简单移动平均大于成交量(手)的28日简单移动平均。- 拐点、跟踪、介入和高险区域判断:
L拐点
:综合考虑收盘价、获利盘比例移动平均的交叉、获利盘比例大小等条件进行判断。跟踪
:结合成交量移动平均、获利盘比例移动平均的交叉、获利盘比例变化、移动平均线等条件判断。介入区域
:根据获利盘比例大小和交叉关系判断。高险区域
:基于获利盘比例和收盘价与移动平均线的关系判断。
- 获利盘比例移动平均的计算:
A
:对以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进行10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B
:对以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进行34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SD
:对以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进行120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VAR2
:对以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进行259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 成交量移动平均的计算:
VAR3
:分别计算成交量(手)的25日和140日简单移动平均,然后比较大小。VAR4
:分别计算成交量(手)的5日和28日简单移动平均,然后比较大小。- 拐点、跟踪、介入和高险区域的判断条件:
首先判断收盘价是否大于 1。
接着判断
A
是否大于 0.85 且收盘价小于收盘价的 5 日简单移动平均。若以上条件同时满足,则为高险区域。首先判断收盘价是否大于 1。
然后判断
A
是否小于 0.15 且A
与B
的差值绝对值小于 0.05 ,同时A
上穿B
。若以上条件同时满足,则为介入区域。同样先判断收盘价是否大于 1。
接着判断
VAR4
是否为真(即成交量的 5 日简单移动平均大于 28 日简单移动平均)。然后判断
A
是否上穿VAR2
。还要求
B
小于 0.6 ,VAR2
大于 5 日前的VAR2
且小于 0.6,同时满足收盘价的 300 日简单移动平均大于 2 日前的收盘价的 300 日简单移动平均或者收盘价的 21 日简单移动平均大于 21 日前的收盘价的 21 日简单移动平均。若以上条件同时满足,则为跟踪。首先判断收盘价是否大于 1。
接着判断
VAR3
是否为真(即成交量的 25 日简单移动平均大于 140 日简单移动平均)。然后判断
A
是否上穿B
。同时要求
B
小于 0.6 且大于VAR2
。若以上条件同时满足,则为L 拐点
。L拐点
:跟踪
:介入区域
:高险区域
:
- 买入策略:
当出现介入区域信号时,可以考虑轻仓介入。此时表明获利盘比例较低且有反转迹象。
若同时有其他积极信号,如良好的公司基本面、行业利好等,可以适当加大仓位。
- 卖出策略:
当出现高险区域信号时,应警惕风险,考虑逐步减仓或清仓。
若股票价格跌破重要支撑位或技术指标出现明显的卖出信号,应果断卖出。
- 跟踪策略:
当出现跟踪信号时,密切关注股票走势,结合其他指标和市场情况决定是否调整仓位。
- 拐点策略:
在 L 拐点出现时,可视为潜在的趋势转变点,进一步观察成交量和价格的变化,以决定是否入场。
- 综合分析:不要仅仅依赖本指标的信号进行交易决策,应结合其他技术分析工具和基本面信息,进行全面综合的判断。
- 风险控制:设定合理的止损和止盈水平,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及时调整仓位,控制潜在的损失和保护盈利。
- 市场环境: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同一指标的信号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效果。例如,在牛市中,高险区域信号可能并不意味着立即大幅下跌;而在熊市中,介入区域信号可能需要更加谨慎对待。
- 参数适应性:指标中的 10 日、34 日、120 日、259 日、25 日、140 日、5 日、28 日、300 日、21 日等参数是固定设置的,可能不适合所有股票和市场情况。投资者可以根据股票的特性和市场的波动程度,对参数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但要避免过度优化导致的适应性问题。
- 数据准确性:指标的计算结果依赖于准确的获利盘比例和成交量数据,如果数据存在错误或缺失,可能会影响指标的准确性和交易决策。
- 市场复杂性:股票市场受多种宏观和微观因素影响,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指标的有效性发生改变。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同一股票的表现可能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整体情况来解读指标信号。
- 假信号风险:技术指标可能会产生虚假的信号或误导性的趋势判断。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更多的市场验证和分析来确认信号的可靠性,避免盲目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