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CD指标相关:
DIF
:收盘价的12日指数移动平均减去收盘价的26日指数移动平均。DEA
:DIF
的9日指数移动平均。- KDJ指标相关:
RSV
:通过收盘价在9日内的高低价计算得出。K
、D
、J
:基于RSV
计算得出的移动平均值。- 交叉判断条件:
包括
DIF
与DEA
、KDJ
的K
与D
、RSI
的RSI1
与RSI2
等不同指标线的交叉情况。- 金叉死叉信号:
日、周、月不同周期的MACD金叉死叉信号。
日、周、月不同周期的KDJ金叉死叉信号。
- 共振判断:
共振KDJ
:判断日、周、月KDJ指标的金叉共振情况。- 其他指标和条件:
如
HJ_1
、HJ_2
的移动平均线交叉判断。动力线、获利盘等指标的条件判断和信号输出。
- MACD指标计算:
DIF
:分别计算收盘价的12日和26日指数移动平均,然后相减。DEA
:对DIF
进行9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 KDJ指标计算:
RSV
:(收盘价 - 9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 / (9日内最高价的最高值 - 9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 * 100
K
:对RSV
进行9日[3日权重]移动平均。D
:对K
进行9日[3日权重]移动平均。J
:3 * K - 2 * D
- 交叉判断条件计算:
记录上次特定指标线交叉的天数。
根据当前价格和指标值与之前的比较,判断交叉后的趋势。
- 金叉死叉信号判断:
比较不同周期的
DIF
和DEA
值,确定金叉死叉。- 共振KDJ计算:
综合判断日、周、月KDJ指标的金叉情况,确定是否发生共振。
- 其他指标计算:
HJ_1
、HJ_2
:收盘价的简单移动平均。动力线:通过价格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计算,并进行指数移动平均。
获利盘:以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乘以100。
- 买入策略:
当出现MACD指标的日、周、月金叉,尤其是多个周期同时金叉时,可视为较强的买入信号。
KDJ指标的日、周、月金叉共振时,也是一个积极的买入提示。
当动力线满足条件且获利盘比例较高时,可以考虑买入。
- 卖出策略:
出现MACD指标的死叉,特别是多个周期同时死叉时,考虑卖出。
KDJ指标的死叉也可以作为卖出的参考。
- 持仓策略:
在持仓期间,如果各指标持续保持买入信号,可继续持有。
若部分指标出现走弱或卖出信号,应密切关注,适当减仓。
- 多指标印证:单一指标的信号可能存在误判,应综合多个指标的信号进行判断。
- 趋势判断:结合长期和短期的趋势,避免在短期波动中做出错误的买卖决策。
- 风险控制:设定合理的止损和止盈点,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及时调整仓位。
- 参数适应性:指标中的12日、26日、9日等参数是固定设置的,可能不适合所有股票和市场情况。投资者可以根据股票的特性和市场的波动程度,对参数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但要避免过度优化导致的适应性问题。
- 市场环境变化:股票市场受多种宏观和微观因素影响,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指标的有效性发生改变。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同一股票的表现可能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整体情况来解读指标信号。
- 假信号风险:技术指标可能会产生虚假的交叉信号或误导性的趋势判断。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更多的市场验证和分析来确认信号的可靠性,避免盲目跟从。
- 个股特性:不同股票的波动特性、市值大小、行业属性等因素会影响指标的表现。一些小盘股或题材股可能波动较大,指标信号较为频繁;而大盘股可能相对稳定,指标变化较为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