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平均线:
MA1
:收盘价的M1
日简单移动平均。均线
:收盘价的M2
日简单移动平均。MA3
:收盘价的M3
日简单移动平均。MA4
:收盘价的M4
日简单移动平均。天5
:收盘价的 5 日简单移动平均。天10
:收盘价的 10 日简单移动平均。- 趋势判断条件:
多头
:判断不同周期移动平均线的排列关系,若满足特定条件则为多头趋势。向上1
:判断各移动平均线是否大于前一日的值,若满足则表示向上趋势。- 数值计算:
大
:取不同周期移动平均线中的最大值。小
:取不同周期移动平均线中的最小值。粘合度1
:计算均线的粘合程度。粘合比
:反映当前粘合度与 80 日内最高粘合度的相对关系。- 综合判断条件:
前有粘合
:判断当前粘合度是否满足特定条件。向上
:判断短期和中期移动平均线的上升趋势。虚拟成交量
:根据交易周期和开盘分钟数对成交量进行调整。MAVOL120
:虚拟成交量的 120 日简单移动平均。量倍数
:计算虚拟成交量与MAVOL120
的比值。选股
:综合多个条件进行选股判断。- 图形绘制:
当满足选股条件时,在
MA4
位置画 1 号图标。
- 移动平均线的计算:
MA1
:将过去M1
日的收盘价相加,然后除以M1
,得到M1
日简单移动平均值。其他移动平均线(如
均线
、MA3
、MA4
)的计算方法类似,分别取M2
、M3
、M4
日的收盘价进行计算。多头
条件的判断:对于
M1
:若M1>0
,判断MA1>=MA2
;否则,直接返回 1 。对于
M2
、M3
:判断逻辑类似。只有当所有条件都满足时,
多头
条件为真。向上1
条件的判断:对于每个移动平均线,若其对应的周期参数大于 0 ,判断当前值是否大于前一日的值;否则,直接返回 1 。
只有当所有条件都满足时,
向上1
条件为真。大
和小
的计算:大
:比较MA1
(若M1>0
)、MA2
(若M2>0
)、MA3
(若M3>0
)、MA4
(若M4>0
)的值,取其中的最大值。小
:比较MA1
(若M1>0
)、MA2
(若M2>0
)、MA3
(若M3>0
)、MA4
(若M4>0
)的值,取其中的最小值。粘合度1
的计算:先计算
大
与小
的差值。然后将差值除以
小
,再乘以 100 ,得到粘合度。粘合比
的计算:先找出 80 日内
粘合度1
的最高值。用最高值减去当前的
粘合度1
。再将差值除以当前的
粘合度1
,乘以 100 ,得到粘合比。前有粘合
的判断:根据设定的条件判断当前的
粘合比
是否满足要求。向上
的判断:若
天5>1 日前的天5
且天10>1 日前的天10
,则向上
条件为真。虚拟成交量
的计算:若当前交易周期为 1 且周期类型为 5 分钟,将成交量乘以 240 除以当前离开盘的分钟数;否则,直接返回成交量。
MAVOL120
的计算:对
虚拟成交量
进行 120 日简单移动平均计算。量倍数
的计算:用
虚拟成交量
除以MAVOL120
,得到量倍数。选股
条件的判断:首先判断
多头
条件。若首次出现
多头
,则取反;否则,返回 1 。同时,要求量倍数大于等于设定的
放量倍数
。8 日内
前有粘合
的累计次数大于等于 1 。向上
条件为真。只有当所有条件都满足时,
选股
条件为真。
- 买入策略:
当
选股
条件成立,即在MA4
位置出现 1 号图标时,可以考虑买入股票。结合其他技术分析工具,如股票的支撑位和阻力位、市场整体趋势等,进一步确认买入时机。
若股票的基本面良好,行业前景乐观,买入信号的可靠性会更高。
- 卖出策略:
当
多头
条件不再满足,或者价格跌破重要支撑位,或者出现其他明确的卖出信号时,考虑卖出股票。如果成交量异常放大但价格未能持续上涨,或者量倍数急剧下降,也应警惕可能的顶部信号。
- 持仓策略:
在持仓期间,密切关注
多头
、向上
等条件的变化。如果均线系统开始走弱,或者成交量持续萎缩,应考虑适当减仓。
- 综合分析:不要仅仅依赖本指标进行交易决策,应结合其他技术分析工具和基本面信息,进行全面综合的判断。
- 风险控制:设定合理的止损和止盈水平,避免因市场波动造成过大的损失或错过获利时机。
- 市场趋势:在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中,对指标信号的解读应结合趋势的方向和强度,避免逆势操作。
- 参数设置:指标中的
M1
、M2
、M3
、M4
、放量倍数
等参数是可调整的。投资者应根据股票的特性和市场的波动程度,合理设置这些参数。不同的参数设置可能会导致指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发生变化。 - 数据准确性:指标的计算结果依赖于准确的价格和成交量数据。如果数据存在错误或缺失,可能会影响指标的计算结果和交易决策。
- 市场环境变化:股票市场受多种宏观和微观因素影响,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指标的有效性发生改变。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同一股票的表现可能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整体情况来解读指标信号。
- 单一指标局限性:本指标虽然综合了多个方面的计算和判断,但仍然不能完全代表市场的全部信息。投资者应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和市场资讯进行全面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