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平均线:
MA3
:收盘价的 3 日简单移动平均,颜色为白色。MA5
:收盘价的 5 日简单移动平均,颜色为绿色。MA10
:收盘价的 10 日简单移动平均,颜色为红色。MA20
:收盘价的 20 日简单移动平均,颜色为蓝色。MA30
:收盘价的 30 日简单移动平均,颜色为黄色。VAR1
:收盘价的 3 日指数移动平均。VAR2
:收盘价的 5 日指数移动平均。VAR3
:收盘价的 10 日指数移动平均。VAR4
:收盘价的 20 日指数移动平均。VAR5
:收盘价的 30 日指数移动平均。VAR6
:(VAR2 + VAR3 + VAR4 + VAR5) / 4
,即短期指数移动平均线的平均值。VAR7
:(VAR6 - 15 日前的 VAR6) / 15 日前的 VAR6 * 100
,反映 VAR6 的短期变化率。VAR9
:VAR7
的 8 日指数移动平均,用于平滑 VAR7 的短期波动。- 买卖条件:
买进价
:通过((收盘价 - 1 日前的收盘价的 6 日简单移动平均) / 6 + 收盘价的 6 日简单移动平均) * 1.004
计算得出。买进条件
:收盘价上穿买进价且买进价大于 1 日前的买进价。加码价
:通过((收盘价 - 1 日前的收盘价的 18 日简单移动平均) / 18 + 收盘价的 18 日简单移动平均) * 1.004
计算得出。加码条件
:收盘价上穿加码价且加码价大于 1 日前的加码价。- 柱状线绘制:
根据
VAR7
与前一日VAR7
的比较,绘制不同颜色和宽度的柱状线。当满足买进条件或加码条件时,在相应位置绘制文字和柱状线。
- 移动平均线的计算:
简单移动平均线(如
MA3
、MA5
等):直接对收盘价进行相应周期的简单平均计算。指数移动平均线(如
VAR1
、VAR2
等):按照指数移动平均的计算公式,对收盘价进行计算。VAR6
的计算:将
VAR2
、VAR3
、VAR4
、VAR5
相加,然后除以 4 。VAR7
的计算:首先计算
VAR6
与 15 日前VAR6
的差值。然后将差值除以 15 日前的
VAR6
,并乘以 100 得到变化率。VAR9
的计算:对
VAR7
进行 8 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 买进价和加码价的计算:
买进价:先计算收盘价与 1 日前收盘价的 6 日简单移动平均的差值,除以 6 后加上收盘价的 6 日简单移动平均,最后乘以 1.004 。
加码价:计算方法类似,只是使用的是 18 日简单移动平均。
- 买入策略:
当满足买进条件时,即收盘价上穿买进价且买进价上升,可视为初步的买入信号。此时可以考虑建仓或适当增加仓位。
如果在买进后,价格持续上涨,且满足加码条件,即收盘价上穿加码价且加码价上升,可以考虑进一步加码买入。
- 卖出策略:
当移动平均线出现空头排列,且价格持续下跌,可考虑逐步减仓或卖出。
如果
VAR7
和VAR9
都开始下降,且价格跌破重要支撑位,应及时止损卖出。- 持仓策略:
在持仓期间,如果移动平均线保持多头排列,且
VAR7
和VAR9
持续上升,可继续持有。若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出现明显的超买信号或顶部形态,应适当减仓锁定利润。
- 多指标印证:单一的买卖信号可能存在误判,应结合其他技术分析指标和基本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 风险控制:设定合理的止损和止盈水平,避免因市场波动造成过大的损失或错过获利时机。
- 趋势判断:在确定买卖信号时,要结合股票价格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情况,避免在趋势中途过早反向操作。
- 参数适应性:指标中的 3 日、5 日、10 日、20 日、30 日、6 日、18 日等参数是固定设置的,可能不适合所有股票和市场情况。投资者可以根据股票的特性和市场的波动程度,对参数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但要避免过度优化导致的适应性问题。
- 市场环境变化:股票市场受宏观经济、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指标的有效性发生改变。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同一股票的表现可能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整体情况来解读指标信号。
- 数据准确性:指标的计算结果依赖于准确的价格数据,如果数据存在错误或缺失,可能会影响指标的计算结果和交易决策。
- 单一指标局限性:本指标虽然综合了多种移动平均线和价格变化率的计算,但仍然不能完全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势。投资者应结合基本面分析、市场情绪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