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条件A:
首先统计60日中满足收盘价的120日简单移动平均大于收盘价的250日简单移动平均的天数是否大于59。
同时统计20日中满足收盘价的60日简单移动平均大于收盘价的120日简单移动平均的天数是否大于10。
还要求最低价小于收盘价的120日简单移动平均,并且收盘价大于收盘价的250日简单移动平均。
- 条件B:
首先对“统计20日中满足收盘价/1日前的收盘价大于1.094的天数加上统计20日中满足收盘价/1日前的收盘价小于0.96的天数大于3”这一条件进行90日过滤。
然后判断“COUNT(收盘价的250日简单移动平均大于1日前的收盘价的250日简单移动平均, 5)大于2”这一条件的120日过滤是否成立。
同时要求收盘价的250日简单移动平均的2日线性回归斜率乘以100大于0.55。
- 输出:
当条件B大于0时,在0和1位置之间画宽度为1的空心柱状线,颜色为淡蓝色(COLOR00FFFF)。
- 条件A的计算:
对于60日的统计,依次计算每日收盘价的120日简单移动平均和250日简单移动平均,统计满足前者大于后者的天数。
类似地,对于20日的统计,计算满足收盘价的60日简单移动平均大于收盘价的120日简单移动平均的天数。
最低价和收盘价与120日、250日简单移动平均的比较则是直接取相应值进行对比。
- 条件B的计算:
先计算20日内收盘价相对前一日收盘价的涨幅和跌幅情况,统计满足特定条件的天数,然后进行90日过滤。
对于收盘价的250日简单移动平均的比较,在5日内进行计数,再进行120日过滤。
收盘价的250日简单移动平均的2日线性回归斜率通过线性回归计算得出,并乘以100进行比较。
- 买入策略:
当出现蓝色空心柱状线时,表示条件B成立,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买入信号。但不应仅仅依赖这一信号进行决策,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分析工具、基本面分析以及市场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此时股票的基本面良好,行业前景乐观,且市场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买入的可靠性会更高。
- 卖出策略:
如果在持有股票期间,蓝色空心柱状线消失,或者出现其他明显的卖出信号,如技术指标的严重背离、公司基本面恶化等,应考虑卖出。
可以设定一定的盈利目标和止损点,当达到目标或跌破止损点时,及时执行卖出操作。
- 持仓策略:
在持仓过程中,持续关注指标的变化以及股票的价格走势。如果条件B持续成立,且股票价格稳步上升,可以继续持有。
若出现价格波动加剧、成交量异常等情况,应重新评估持仓的风险。
- 综合分析:单一指标的信号可能存在误判,建议结合多种技术分析指标和方法,如均线系统、MACD、KDJ等,以及公司的财务报表、行业发展趋势等基本面信息,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 风险控制:投资股票存在风险,无论何时都要设定合理的止损和止盈水平,以控制潜在的损失和保护已获得的利润。
- 市场趋势:在不同的市场趋势(牛市、熊市、震荡市)中,指标的有效性和信号的解读可能会有所不同。在牛市中,买入信号可能更可靠;在熊市中,应更加谨慎对待买入信号。
- 参数固定性:指标中的60日、20日、90日、120日等参数是固定设置的,可能不适合所有股票和市场情况。投资者可以根据具体股票的特性和市场的波动特点,对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但要避免过度优化导致的适应性问题。
- 数据准确性:指标的计算结果依赖于输入的价格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果数据存在错误或缺失,可能会影响指标的计算结果和交易决策。
- 市场复杂性:股票市场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公司内部管理等。技术指标虽然能够反映一定的市场规律,但无法涵盖所有的市场信息和突发情况。
- 假信号风险:在市场波动剧烈或特殊情况下,指标可能会产生虚假的信号,导致错误的交易决策。投资者需要通过更多的市场验证和分析来确认信号的可靠性。
- 个体差异:不同股票的走势和特点存在差异,同一指标在不同股票上的表现可能不同。因此,在使用指标进行分析时,要充分考虑股票的个体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