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平均线:
工作线:收盘价的50日指数移动平均,红色且线宽为2。
工作线2:收盘价的17日指数移动平均,线宽为2。
九号线:收盘价的99日指数移动平均。
暴涨线:收盘价的181日简单移动平均。
牛:收盘价的144日指数移动平均大于等于前一日的该移动平均。
- K线形态判断:
黄昏之星:通过特定的价格和开盘价比较定义。
射击之星:结合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等条件判断。
锤头:根据价格与移动平均的关系及价格高低点确定。
吊颈:基于价格高低点和开盘收盘价关系。
穿头破脚:通过两日的收盘价、开盘价比较得出。
身怀六甲:综合两日的价格波动范围和开盘收盘价大小。
乌云盖顶:特定的价格和开盘价比例关系。
曙光初现:按照特定的价格比例和开盘收盘价关系判断。
倾盆雨:依据两日的价格和开盘价关系确定。
- 移动平均线计算:
工作线:采用指数移动平均方法,对收盘价计算50日的移动平均值。
工作线2:同样使用指数移动平均,计算收盘价的17日移动平均值。
九号线:以收盘价计算99日的指数移动平均值。
暴涨线:用简单移动平均计算收盘价的181日移动平均值。
- K线形态判断:
1日前的收盘价/1日前的开盘价 >= 1.03 且 开盘价 < 1日前的收盘价 且 开盘价 > 1日前的开盘价 且 收盘价 < 1日前的开盘价。
1日前的收盘价/1日前的开盘价 < 0.97 且 收盘价/开盘价 > 1.03 且 开盘价 < 1日前的收盘价 且 收盘价 > 1日前的收盘价。
1日前的收盘价/1日前的开盘价 > 1.03 且 收盘价/开盘价 < 0.97 且 开盘价 > 1日前的收盘价 且 收盘价 < 1日前的收盘价。
1日前的收盘价 - 1日前的开盘价的绝对值 / 1日前的收盘价 > 0.04 且 收盘价 - 开盘价的绝对值 / 收盘价 < 0.005 且 收盘价和开盘价的较大值 < 1日前的收盘价和1日前的开盘价的较大值 且 收盘价和开盘价的较小值 > 1日前的收盘价和1日前的开盘价的较小值。
第一种情况:1日前的收盘价/1日前的开盘价 > 1.03 且 收盘价/开盘价 < 0.96 且 收盘价 < 1日前的开盘价 且 开盘价 > 1日前的收盘价。
第二种情况:1日前的收盘价/1日前的开盘价 < 0.97 且 收盘价/开盘价 > 1.04 且 收盘价 > 1日前的开盘价 且 开盘价 < 1日前的收盘价。
最高价 = 开盘价和收盘价的较大值 且 最高价 - 最低价 > 3 * (最高价 - 开盘价和收盘价的较小值)。
最高价 = 开盘价和收盘价的较大值 且 最高价 - 最低价 > 3 * (最高价 - 开盘价和收盘价的较小值) 且 收盘价 < 收盘价的5日简单移动平均。
开盘价和收盘价的较小值 = 最低价 且 最高价 - 最低价 > 3 * (开盘价和收盘价的较大值 - 最低价) 且 收盘价 > 收盘价的5日简单移动平均。
2日前的收盘价/2日前的开盘价 > 1.03 且 1日前的开盘价 > 2日前的收盘价。
1日前的开盘价 - 1日前的收盘价的绝对值 / 1日前的收盘价 < 0.02 且 收盘价/开盘价 < 0.97 且 收盘价 < 2日前的收盘价。
- 买入策略:
当出现曙光初现K线形态时,结合移动平均线的走势,若工作线等呈上升趋势,可作为买入的参考信号。
当牛的条件成立,即收盘价的144日指数移动平均上升,也可考虑买入。
- 卖出策略:
若出现黄昏之星、乌云盖顶等看跌K线形态,特别是在移动平均线走弱的情况下,可考虑卖出。
当股价跌破重要的移动平均线,如工作线,可作为卖出的信号。
- 持仓策略:
在持仓期间,关注移动平均线的趋势和K线形态的变化。若移动平均线保持良好上升趋势且未出现明显的看跌形态,可继续持有。
- 多形态结合:单一的K线形态可能不准确,多个形态相互印证能提高决策可靠性。
- 趋势为主:K线形态应结合股价的整体趋势进行判断,避免在下跌趋势中过早买入。
- 风险控制:设置止损和止盈点,防止损失扩大或利润回吐。
- 参数固定性:指标中的移动平均周期和K线形态判断的比例等参数是固定设置的,可能不适合所有股票和市场情况,需要根据实际进行优化调整。
- 市场变化:股票市场受多种宏观和微观因素影响,指标的有效性可能会随市场环境和股票特性的变化而改变。
- 假信号风险:K线形态判断可能会产生虚假的反转信号,需要更多的市场验证和分析来确认。
- 突发事件影响:重大的公司或行业突发事件可能导致股价异常波动,影响指标的准确性。
- 单一指标局限性:本指标只是投资决策的参考之一,不能完全依赖它进行交易,应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和基本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