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数据计算:
VAR2
:通过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的特定加权计算得出。VAR3
:VAR2
的 21 日指数移动平均。VAR4
:VAR2
的 21 日估算标准差。- 中间指标计算:
VAR5
:通过VAR2
、VAR3
和VAR4
的计算得出,并进行数值处理。VAR6
:VAR5
的 5 日指数移动平均经过进一步计算得出。- 输出指标:
AK
:VAR6
的 2 日指数移动平均乘以 1.22 。AD1
:AK
的 2 日指数移动平均。AJ
:通过AK
和AD1
的特定公式计算得出。- 买卖信号:
买进:当
AK
上穿AD1
时,给出 58 的买入信号,否则为 20 。卖出:当
AD1
上穿AK
时,给出 58 的卖出信号,否则为 20 。
VAR2
计算:(最高价 + 最低价 + 收盘价 * 2) / 4
,综合考虑了股价的高低和收盘价的影响。VAR3
计算:对
VAR2
进行 21 日指数移动平均。VAR4
计算:计算
VAR2
的 21 日估算标准差。VAR5
计算:((VAR2 - VAR3) / VAR4 * 100 + 200) / 4
,综合了上述计算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VAR6
计算:对
VAR5
的 5 日指数移动平均进行计算,然后乘以 1.56 减去 25 。AK
计算:对
VAR6
的 2 日指数移动平均乘以 1.22 。AD1
计算:对
AK
进行 2 日指数移动平均。AJ
计算:3 * AK - 2 * AD1
。- 买卖信号判断:
买进:当
AK
的值由小于AD1
变为大于AD1
。卖出:当
AD1
的值由小于AK
变为大于AK
。
- 买入策略:
当买进信号出现,即
AK
上穿AD1
时,可考虑买入。但在买入前,应综合考虑其他技术指标和市场整体情况,以提高买入决策的准确性。- 卖出策略:
当卖出信号出现,即
AD1
上穿AK
时,应考虑卖出。可以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选择全部卖出或部分卖出。- 持仓策略:
在持仓期间,密切关注
AK
和AD1
的走势。若AK
持续高于AD1
且走势良好,可继续持有;若两者关系出现反转迹象,应做好卖出准备。
- 多指标结合:单一依靠本指标的买卖信号可能存在风险,建议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进行综合判断。
- 市场趋势:在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中,对买卖信号的解读应结合趋势方向,避免逆势操作。
- 风险控制:设置合理的止损和止盈水平,以控制潜在的损失和保护盈利。
- 参数固定性:指标中的移动平均周期(21 日、5 日、2 日)等参数是固定设置的,可能不适合所有股票和市场情况,需要根据实际进行优化。
- 市场变化:股票市场受多种宏观和微观因素影响,指标的有效性可能会随市场环境和股票特性的变化而改变。
- 假信号风险:技术指标可能会产生虚假的买卖信号,需要进一步的市场验证和分析来确认。
- 突发事件影响:重大的公司或行业突发事件可能导致股价异常波动,影响指标的准确性。
- 个体差异:不同股票的波动特性和主力操作风格不同,指标在不同股票上的表现和效果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