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计算:
最低成本:获利盘为5%的成本分布。
最高成本:获利盘为95%的成本分布。
平均成本:获利盘为50%的成本分布。
- 主要指标:
成本重心:通过平均成本、最低成本和最高成本计算得出,反映成本的集中程度。
获利盘:表示当前价格相对于成本的获利比例。
套牢盘:计算未获利的比例。
主力:以特定成本计算的获利盘比例。
ZXG:100减去获利盘。
- 图形展示:
YZB:根据收盘价和成本重心绘制柱状图。
WXGZH:当获利盘大于50时绘制的柱状图。
AGS:当套牢盘小于50时绘制的柱状图。
- 综合判断:
成本区域:计算成本的波动范围。
中线位置:衡量当前价格在长期成本中的相对位置。
成本突破:特定条件下的突破判断。
- 最低成本计算:
从成本分布数据中获取获利盘为5%时对应的成本值。
- 最高成本计算:
从成本分布数据中获取获利盘为95%时对应的成本值。
- 平均成本计算:
从成本分布数据中获取获利盘为50%时对应的成本值。
- 成本重心计算:
(平均成本 - 最低成本) / (最高成本 - 最低成本) * 100
,用于衡量成本的相对集中位置。- 获利盘计算:
(收盘价 - 最低成本) / (最高成本 - 最低成本) * 100
,表示当前价格下的获利比例。- 套牢盘计算:
(1 - 以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 * 100
,即未获利的比例。- 主力计算:
以最低成本乘以1.35计算的获利盘比例。
- ZXG计算:
100 - 获利盘。
- 成本区域计算:
(最高成本 - 最低成本) / 最低成本 * 100
,反映成本的波动幅度。- 中线位置计算:
(收盘价 - 120日内最低成本的最低值) / 120日内最低成本的最低值 * 100
,评估当前价格在长期成本中的相对水平。- 成本突破判断:
当收盘价上穿最高成本,同时中线位置小于50且成本区域小于40时,返回100,否则返回0。
- 买入策略:
当成本突破信号出现时,可能是较好的买入时机,表明股价突破了较高的成本区域,且处于相对低位。
当成本重心上升,且获利盘比例逐渐增加时,可以考虑买入。
- 卖出策略:
当套牢盘比例大幅增加,获利盘比例减少,可能是卖出信号。
若成本重心下降,且股价接近最高成本,可考虑卖出。
- 持仓策略:
在持仓期间,关注成本重心和获利盘的变化。若成本重心稳定,获利盘保持较高水平,可继续持有。
- 综合分析: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信息,避免仅依赖成本指标进行决策。
- 市场趋势:在整体市场趋势向下时,即使成本指标表现较好,也应谨慎操作。
- 主力行为:主力可能通过操纵成本分布来误导投资者,需要综合多方面判断。
- 成本数据准确性:成本分布数据的准确性对指标计算结果至关重要,不同的数据源可能存在差异。
- 市场特殊性:某些特殊的市场环境或个股情况可能导致成本指标的有效性降低。
- 单一指标局限性:本指标不能完全反映股票的所有情况,应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
- 主力操纵风险:主力可能通过对倒等手段影响成本分布,造成指标误判。
- 突发事件影响:重大的公司或行业突发事件可能导致股价异常波动,影响成本指标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