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参数与变量:
N
:赋值为 21。N1
:赋值为 7。- 价格与趋势相关指标:
BB2
:通过收盘价的不同移动平均和线性回归计算得出。启动
:综合多个条件判断股票的启动信号。趋势线
:复杂的价格计算移动平均。- 筹码估算指标:
庄筹估算
:以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相关的移动平均。散筹估算
:基于不同价格计算的获利盘比例的移动平均。控庄估算
:散筹估算与庄筹估算的差值。- 资金流向指标:
GJW1
:基于成交额和成交量的计算与累加。GJW2
:通过相关计算得出。- 其他指标与判断条件:
阻力一
、阻力二
:特定周期内的价格计算。打压区
、吸筹区
、拉升区
等不同区域的判断。价异动排序
、量异动排序
等。- 潜力股与庄股判断:
潜力股
:基于多种技术指标和条件的综合判断。庄股
:结合资金流、指数移动平均等条件判断。
BB2
计算:收盘价的 8 日指数移动平均 - 收盘价的 34 日线性回归斜率 * 20 + 收盘价的 75 日指数移动平均
。启动
条件判断:CQ
:1 日前的ZF
小于等于 0.3 ,其中ZF = (30 日内最高价的最高值 - 30 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 / 30 日内最低价的最低值
。GL
:收盘价的有效数据周期数大于 30 。TP
:收盘价大于等于 1 日前的 30 日内最高价的最高值。庄筹估算
计算:以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 * 70
的 5 日指数移动平均。散筹估算
计算:(以收盘价 * 1.1 计算的获利盘比例 - 以收盘价 * 0.9 计算的获利盘比例) * 80
的 3 日指数移动平均。控庄估算
计算:散筹估算减去庄筹估算。
GJW1
计算:根据
TYP
与前一日TYP
的大小关系,计算相应的乘积并进行 21 日累加。启动线
与启动快线
计算:分别为特定周期内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平均值。
GJW2
计算:100 - (100 / (1 + GJW1))
。CCQ
计算:GJW2
的 5 日指数移动平均。阻力一
与阻力二
计算:特定周期内的价格平均值。
- 打压区、吸筹区、拉升区的判断:
根据庄筹估算、散筹估算、控庄估算以及其他价格条件进行判断。
- 价异动排序与量异动排序计算:
根据特定的比例关系计算。
- 潜力股与庄股判断:
基于多个技术指标和条件的综合判断。
- 买入策略:
当出现启动信号时,可关注买入机会。
当趋势线小于等于 2.5 ,表示买点准备,可适当建仓。
潜力股信号出现时,可考虑介入。
- 卖出策略:
当庄筹估算小于散筹估算且小于控庄估算,可能是卖出信号。
趋势线走弱或其他不利信号出现时,考虑卖出。
- 持仓策略:
关注控庄估算、资金流向等指标,若走势良好可继续持仓。
当股票进入打压区或不符合持仓条件时,可适当减仓。
- 多指标印证:单一指标的信号可能不准确,多个指标相互印证可提高决策可靠性。
- 风险控制:设置合理的止损和止盈水平,避免过度损失或错过获利机会。
- 市场环境:不同的市场行情对指标的有效性有影响,需灵活调整策略。
- 参数适应性:指标中的多个参数(如 21、7、8、34 等)是固定设置的,可能不适合所有股票和市场情况,需要根据实际进行优化。
- 数据准确性:指标计算依赖准确的股价、成交量和成交额等数据,数据错误可能导致指标结果偏差。
- 市场变化:股票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指标的有效性可能会发生变化。
- 假信号风险:技术指标可能会产生虚假的买卖信号,需要进一步的市场验证和分析来确认。
- 板块差异:不同板块的股票可能具有不同的波动特性,指标在不同板块的应用效果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