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数据计算:
A
:成交额除以成交量再除以 100 。- 指数移动平均与相关指标:
VARA
:基于A
与其 13 日指数移动平均的差值计算得出,并进行 5 日指数移动平均。X1
:基于VARA
和A
的 10 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得出的 3 日指数移动平均。Y1
:A
的 3 日指数移动平均。Y2
:通过特定收盘价加权计算得出。- 线性回归与移动平均:
X2
:基于收盘价的 22 日线性回归斜率等计算得出的 55 日指数移动平均。压力:1 日前的 30 日内收盘价最高值的 2 日简单移动平均。
支撑:1 日前的 30 日内收盘价最低值的 2 日简单移动平均。
- 综合判断条件与图标:
DA
、DB
:不同周期收盘价的指数移动平均组合。设定特定条件,并在满足条件时显示文字和最低价号图标。
- 其他指标:
JH
:通过收盘价变化计算得出的指标。
A
计算:成交额(元) / 成交量(手) / 100
。VARA
计算:(((A - A 的 13 日指数移动平均) / A 的 13 日指数移动平均) * (0 - 100))
。对上述结果进行 5 日指数移动平均。
X1
计算:((VARA / 10) + A 的 10 日指数移动平均)
。对上述结果进行 3 日指数移动平均。
Y1
计算:对
A
进行 3 日指数移动平均。Y2
计算:(收盘价 + 0.618 * 1 日前的收盘价 + 0.382 * 2 日前的收盘价 + 0.236 * 3 日前的收盘价 + 0.146 * 4 日前的收盘价) / 2.382
。X2
计算:((收盘价的 22 日线性回归斜率 * 20) + 收盘价)
。对上述结果进行 55 日指数移动平均。
- 压力与支撑计算:
压力:先获取 1 日前的 30 日内收盘价的最高值,再进行 2 日简单移动平均。
支撑:先获取 1 日前的 30 日内收盘价的最低值,再进行 2 日简单移动平均。
DA
、DB
计算:分别对不同周期的收盘价进行指数移动平均后相加平均。
- 特定条件判断:
涉及多个指数移动平均、收盘价变化、移动平均斜率等条件的综合判断。
JH
计算:收盘价 - 1 日前的收盘价和 0 的较大值的 5 日加权移动平均 / 收盘价 - 1 日前的收盘价的绝对值的 5 日加权移动平均 * 100
。
- 买入策略:
当股价接近支撑位,且其他技术指标如移动平均斜率向上、相关指数移动平均条件满足时,可考虑买入。
- 卖出策略:
当股价接近压力位,或出现明显的卖出信号,如特定条件不满足、指标走弱等,考虑卖出。
- 持仓策略:
在持仓期间,若股价维持在支撑位和压力位之间,且技术指标保持良好,可继续持有。
- 多指标印证:单一指标的信号可能不准确,多个指标相互印证可提高决策可靠性。
- 风险控制:设置合理的止损和止盈水平,避免过度损失或错过获利机会。
- 市场趋势:在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中,对指标的解读可有所侧重。
- 参数适应性:指标中的移动平均周期、指数移动平均周期等参数是固定设置的,可能不适合所有股票和市场情况,需要根据实际进行优化。
- 市场变化:股票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指标的有效性可能会随市场环境和股票特性的变化而改变。
- 假信号风险:技术指标可能会产生虚假的买卖信号,需要结合更多的市场验证和分析来确认。
- 突发事件影响:重大消息或事件可能导致股价异常波动,影响指标的准确性。
- 数据准确性:指标计算依赖准确的股价和交易数据,数据错误可能导致指标结果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