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技术说明:动筹长期成本上穿背离筹码选股信号
一、指标核心概念
该指标基于筹码分布和指数移动平均(EMA)的动态变化,构建了一个综合分析框架,用于捕捉股票市场中的潜在买卖信号。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分析获利盘的变化、多方筹码的稳定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寻找市场趋势的转折点。
二、指标的构成与逻辑解析
• 获利盘差值(VAR1)
• 概念:获利盘差值是通过比较不同价格水平下的获利盘比例来衡量市场短期获利能力的变化。
• 逻辑:首先,计算以收盘价为基础,分别向上和向下浮动10%的价格水平(即收盘价的1.1倍和0.9倍)。这两个价格水平分别代表了较高的获利预期和较低的获利预期。通过计算这两个价格水平下的获利盘比例之差,并放大20倍,可以得到一个反映市场短期获利盘变化强度的指标。最后,对该结果进行1日指数移动平均处理,以平滑短期波动,使其更具代表性。
• 多方筹码
• 概念:多方筹码反映了当前市场中多方持有的获利筹码比例。
• 逻辑:以当前收盘价计算的获利盘比例为基础,乘以10后进行1日指数移动平均处理。该指标的核心在于衡量当前市场中多方的获利筹码规模。数值越高,表示多方筹码越稳定,市场潜在的上涨动力越强。
• 动筹长期成本
• 概念:动筹长期成本是多方筹码的长期趋势指标,用于衡量多方筹码的稳定性。
• 逻辑:首先对多方筹码进行1日指数移动平均处理,以平滑短期波动,然后对该结果再进行89日指数移动平均处理。这一双重平滑过程使得动筹长期成本能够反映多方筹码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性和趋势变化。当动筹长期成本上升时,表明多方筹码的长期稳定性增强,市场处于相对强势状态。
• 背离筹码
• 概念:背离筹码是一个综合指标,用于衡量获利盘变化与多方筹码之间的动态关系。
• 逻辑:背离筹码由获利盘差值(VAR1)减去多方筹码,再加上当前收盘价的获利盘比例构成。这一指标的核心在于捕捉获利盘变化与多方筹码之间的背离关系。当获利盘差值较大而多方筹码相对较少时,可能暗示市场存在获利盘的不稳定因素;反之,当多方筹码稳定且获利盘变化较小,市场可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三、选股信号的形成与意义
选股信号的核心是“动筹长期成本上穿背离筹码”。这一信号的形成基于以下逻辑:
• 动筹长期成本的上升:当动筹长期成本线上升时,表明多方筹码的长期稳定性增强,市场在长期视角下处于相对强势状态。这意味着多方筹码的持有者对市场前景较为乐观,且筹码的稳定性较高,不易受到短期波动的影响。
• 背离筹码的相对低位:背离筹码的相对低位可能暗示市场获利盘的不稳定或短期调整。此时,虽然获利盘的变化较为剧烈,但多方筹码的稳定性并未完全体现出来。这种情况下,市场可能存在短期的获利回吐或调整压力。
• 交叉上穿的信号意义:当动筹长期成本线上穿背离筹码线时,表明市场短期调整结束,多方力量重新占据主导地位。这一交叉上穿可以被视为市场趋势的转折点,预示着股价有望摆脱短期波动,进入新的上涨趋势。
四、选股信号的使用方法
• 信号筛选
• 使用该指标在通达信软件中进行选股操作,筛选出满足“动筹长期成本上穿背离筹码”条件的股票。
• 结合市场整体趋势,优先选择在大盘稳定或上涨趋势中发出信号的个股,以提高成功率。
• 信号验证
• 观察信号发出时的股价位置,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如MACD、KDJ等)进行验证。例如,若信号发出时MACD指标处于金叉状态或KDJ指标处于超卖反弹区域,则信号的可靠性更高。
• 检查信号发出前的成交量变化。若成交量在信号发出时出现放大,表明市场资金介入明显,信号的有效性更强。
• 风险控制
• 该指标基于筹码分布和移动平均线构建,虽然能够捕捉潜在的上涨机会,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投资者应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控制仓位。
• 若信号发出后股价未能如期上涨,且动筹长期成本线与背离筹码线的再次交叉或背离筹码线的快速上升,则应及时止损或调整持仓策略。
五、总结
该指标通过综合获利盘变化与多方筹码稳定性,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选股逻辑。动筹长期成本上穿背离筹码的信号,反映了市场在短期调整后进入多方主导的趋势变化。投资者在使用该指标时,应结合市场整体环境、其他技术指标以及自身的风险偏好,灵活运用信号,以实现稳健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