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标简介
二、指标构成
价格波动幅度条件部分
A3 赋值:A3 的条件是计算 2 日前的收盘价与 2 日前的开盘价的绝对值之差除以 2 日前的开盘价,其结果需小于 0.012。这个条件主要衡量了两天前股价在开盘到收盘期间的波动幅度占开盘价的比例,当该比例较小时,说明两天前股价的波动相对较为平缓。
A2 赋值:A2 是通过计算 (1 日前的开盘价 - 1 日前的收盘价) 除以 1 日前的开盘价,且要求该结果小于 0.012。此条件用于判断前一天股价从开盘到收盘的下跌幅度占开盘价的比例是否较小,同样是在考察股价在前一日的波动情况,若满足条件则表明前一日股价波动也相对平稳。
A1 赋值:A1 的计算方式为收盘价与开盘价的绝对值之差除以开盘价,并且要小于 0.012。它是针对当日股价从开盘到收盘的波动幅度占开盘价的比例进行限定,若满足此条件,意味着当日股价的波动幅度也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
价格相对位置关系部分
B1 赋值:B1 根据 1 日前的收盘价与 1 日前的开盘价的大小关系进行赋值。如果 1 日前的收盘价小于 1 日前的开盘价,即前一日股价收阴线,那么 B1 就返回 1 日前的开盘价;否则,如果前一日股价收阳线,B1 就返回 1 日前的收盘价。这样的赋值方式使得 B1 能够获取到前一日股价在当日交易区间内相对较高的那个价格端点。
B2 赋值:B2 的赋值逻辑与 B1 类似,不过是针对 2 日前的股价情况。当 2 日前的收盘价大于 2 日前的开盘价,即两天前股价收阳线时,B2 返回 2 日前的开盘价;否则,若两天前股价收阴线,B2 返回 2 日前的收盘价。B2 同样是获取到两天前股价在当日交易区间内相对较低的那个价格端点。
B3 赋值:B3 是通过比较 B1 和 B2 的大小关系得到的,要求 B1 小于 B2。这个条件综合了前一日和两天前股价在各自交易区间内相对端点价格的情况,当满足 B3 条件时,说明前一日股价相对较高端点的价格低于两天前股价相对较低端点的价格,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股价在这两天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
综合筛选条件输出部分(OK 输出)
OK 输出:OK 是由 A3、A2、A1 以及 B3 这几个条件通过逻辑 “与” 运算组合而成的。只有当 A3、A2、A1 这三个关于股价不同时间点波动幅度的条件同时满足,并且 B3 所代表的股价相对位置关系条件也满足时,OK 条件才成立。该输出用于筛选出那些在股价波动幅度和相对位置关系上都符合特定要求的股票情况。
三、指标参数计算
波动幅度计算(A1、A2、A3)
以 A3 为例,假设 2 日前的收盘价为 C_2、2 日前的开盘价为 O_2,则 A3 的计算公式为:|C_2 - O_2| / O_2 < 0.012。先计算出 2 日前收盘价与开盘价的绝对值之差,再除以 2 日前的开盘价,然后判断该结果是否小于 0.012。A2 和 A1 的计算方法类似,只需将对应的日期替换为 1 日前或当日,分别按照各自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相对位置关系计算(B1、B2、B3)
B1 的计算是根据 1 日前的收盘价(C_1)和 1 日前的开盘价(O_1)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如果 C_1 < O_1,那么 B1 = O_1;否则,B1 = C_1。B2 的计算同理,根据 2 日前的收盘价(C_2)和 2 日前的开盘价(O_2)的大小关系确定。对于 B3,就是直接比较 B1 和 B2 的大小关系,即判断 B1 是否小于 B2。
四、交易策略
买入信号
当 OK 条件成立时,可能暗示股价在近期(包括当日、前一日和两天前)的波动幅度都相对较小,并且股价在这几天间呈现出一种特定的相对位置关系。这种情况可能意味着股价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可能是即将启动新行情的蓄力阶段。投资者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潜在的买入信号,但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如成交量、均线系统等)以及个股基本面情况进一步判断。例如,如果此时成交量出现温和放大的迹象,且均线系统呈现多头排列等有利情况,那么买入的可靠性可能会更高。
卖出信号
本指标主要侧重于筛选出具有特定价格波动和相对位置关系的股票情况,并没有直接明确的卖出信号设定。然而,如果在持有股票过程中,股价后续的波动情况不再满足 OK 条件,例如股价波动幅度突然变大,或者 B3 所代表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反转等,这可能暗示股价的稳定状态被打破,投资者可以考虑结合其他指标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卖出或减仓操作。
趋势判断
通过观察 OK 条件是否持续满足来判断股价的短期趋势稳定性。如果 OK 条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成立,说明股价在这段时间内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波动幅度和特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处于一种短期的横盘整理或蓄力阶段。一旦 OK 条件不再满足,可能预示着股价即将开启新的走势,投资者可以据此关注股价后续的走势变化。
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如 MACD、KDJ 等)来判断股价的中长期趋势。例如,MACD 指标的 DIF 线和 DEA 线的交叉情况以及柱状线的变化等可以辅助判断股价的中期趋势走向;KDJ 指标的超买超卖区域判断可以了解股价的短期波动是否过度,进而推断股价的短期趋势是否可能反转,从而更全面地把握股价的整体趋势。
综合运用与风险控制
在使用本指标进行交易决策时,不能仅仅依赖它。建议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如上述提到的 MACD、KDJ 等)以及基本面分析来综合判断市场情况。例如,如果基本面不佳但本指标发出买入信号,就需要谨慎对待。同时,要设置合理的止损和止盈位。比如,在买入股票后,如果股价跌破某一重要支撑位(如前期低点、均线等)或者下跌幅度达到一定比例(如 5% - 10%),应及时止损;当股价达到预期盈利目标或者指标出现明显的卖出信号时,应及时止盈,以控制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