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标简介
二、指标构成
(一)DIFF、DEA 与平滑异同平均线计算
DIFF 计算:
DIFF 是通过收盘价的 10 日指数移动平均减去收盘价的 22 日指数移动平均得到。指数移动平均对近期数据赋予更高权重,能更快地反映股价的最新变化。DIFF 反映了短期和中期股价移动平均的差异,其值的正负和大小变化可以体现股价趋势的变化方向和强度。
DEA 计算:
DEA 是 DIFF 的 9 日指数移动平均,它对 DIFF 进行了进一步平滑处理,使指标更加稳定,减少了短期波动的干扰,更能反映股价趋势的长期走向。
平滑异同平均线计算:
平滑异同平均线通过公式 2*(DIFF - DEA) 计算得出。它是 MACD 指标的核心部分,通过对 DIFF 和 DEA 的差值放大,更直观地展示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化,进一步突出了股价短期和中期趋势的差异。
(二)ZERO、SQX、DIF、DEA1 和 MACD1 计算
ZERO 计算:
ZERO 是一个固定值 0,它在指标图形中作为一个参考线,与其他指标线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助于判断股价的强弱和趋势变化。
SQX 计算:
SQX 通过公式 (收盘价 - 收盘价的 13 日简单移动平均) * 200 计算。它衡量了收盘价与 13 日简单移动平均的偏离程度,并进行了放大处理,反映了股价在短期相对均线的波动情况。
DIF 和 DEA1 计算:
DIF:是 SQX 的 7 日简单移动平均的 1 日指数移动平均,线宽为 1。先对 SQX 进行 7 日简单平均,再对这个平均值进行 1 日指数移动平均处理,得到 DIF。它综合了股价相对 13 日均线的波动信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股价的短期走势变化。
DEA1:是 DIF 的 7 日指数移动平均,线宽为 1。对 DIF 再次进行 7 日指数移动平均,进一步平滑数据,用于稳定地衡量股价的趋势变化,与 DIF 配合使用来判断买卖信号。
MACD1 计算:
MACD1 通过公式 (DIF - DEA) * 2 计算,并且以柱状线(COLORSTICK)形式展示。它与前面计算的平滑异同平均线类似,但这里是基于 DIF 和 DEA1 的差值计算,从另一个维度展示股价趋势变化的力度和方向,柱状线的长短和正负反映了 DIF 和 DEA1 的差值大小和方向。
(三)金叉和死叉信号计算
金叉和死叉计算:
金叉:当 DIF 上穿 DEA1 时,触发金叉信号,在 DIF 位置画 1 号图标。金叉通常被视为买入信号,表明股价短期趋势向上突破中期趋势,市场可能进入上涨阶段。
死叉:当 DEA1 上穿 DIF 时,触发死叉信号,在 DIF 位置画 2 号图标。死叉通常被看作卖出信号,意味着股价短期趋势向下突破中期趋势,市场可能进入下跌阶段。
三、指标参数计算
(一)DIFF、DEA 与平滑异同平均线参数计算
指数移动平均参数计算(DIFF、DEA):
以 DIFF 中的收盘价的 10 日指数移动平均为例,指数移动平均的计算方式是,第一天的指数移动平均值若为有数据的第一天则为当天的收盘价,从第二天开始计算公式为:“EMA(今日) = 收盘价(今日) * 系数 + EMA(昨日) * (1 - 系数)”(对于 10 日指数移动平均,系数为 2 / (10 + 1))。收盘价的 22 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同理,只是系数变为 2 / (22 + 1)。DEA 是 DIFF 的 9 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方式与上述类似,只是以 DIFF 值为基础,系数为 2 / (9 + 1)。
平滑异同平均线参数计算:
先根据前面计算出的 DIFF 和 DEA 的值,按照公式 2*(DIFF - DEA) 计算平滑异同平均线的值。
(二)ZERO、SQX、DIF、DEA1 和 MACD1 参数计算
ZERO 参数计算:
ZERO 是固定值 0,无需计算。
SQX 参数计算:
每天计算收盘价的 13 日简单移动平均,计算方法是将过去 13 天的收盘价相加,总和除以 13。然后用收盘价减去这个平均值,再乘以 200 得到 SQX 的值。
DIF 和 DEA1 参数计算:
DIF:先计算 SQX 的 7 日简单移动平均,即把过去 7 天的 SQX 值相加,总和除以 7。然后对这个平均值进行 1 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计算方式同上述指数移动平均计算,系数为 2 / (1 + 1)),得到 DIF 的值。
DEA1:对 DIF 进行 7 日指数移动平均计算(系数为 2 / (7 + 1)),得到 DEA1 的值。
MACD1 参数计算:
根据计算出的 DIF 和 DEA1 的值,按照公式 (DIF - DEA) * 2 计算 MACD1 的值,并以柱状线形式展示。
(三)金叉和死叉信号参数计算
金叉和死叉信号参数判断:
金叉:每天判断 DIF 是否大于 DEA1 且 1 日前的 DIF 是否小于等于 DEA1,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则产生金叉信号,在 DIF 位置画 1 号图标。
死叉:每天判断 DEA1 是否大于 DIF 且 1 日前的 DEA1 是否小于等于 DIF,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则产生死叉信号,在 DIF 位置画 2 号图标。
四、交易策略
(一)买入策略
当出现金叉信号时,可作为一个初步的买入提示。但为了提高信号的可靠性,需结合其他因素。首先观察成交量,如果在金叉出现时成交量明显放大,表明市场对股价上涨有较强的认同,资金积极参与,买入信号更可靠。
查看股价与均线的关系,若股价在金叉出现时位于多条均线之上,且均线呈多头排列(如短期均线在中期均线之上,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上),则进一步确认了上涨趋势,可考虑买入。同时,可以将止损位设置在金叉形成前的低点下方一定比例处(如 3% - 5%),以控制风险。
参考 MACD1 柱状线,如果金叉出现时柱状线由负转正且逐渐变长,说明上涨动力在增强,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二)卖出策略
当出现死叉信号时,是一个卖出提示。若同时股价在高位出现放量滞涨现象(股价不再创新高,但成交量放大),或者股价跌破重要的均线支撑(如短期均线),则应考虑卖出股票,锁定利润或避免损失。
观察 MACD1 柱状线,若死叉出现时柱状线由正转负且逐渐变长,表明下跌动力在增强,此时卖出更为稳妥。可以根据股价的下跌速度和幅度,分批卖出股票。
(三)风险控制策略
设置止损止盈:在买入股票后,根据股票的波动特性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设置止损位和止盈位。止损位可以设置在买入价下方一定比例处(如 5% - 10%)。当股价下跌达到止损位时,应及时卖出股票,控制风险。止盈位可以根据目标涨幅、压力位(如前期高点、均线阻力等)或者技术指标的超买情况来设定,当股价达到止盈位时,可分批卖出股票锁定利润。
仓位管理:根据市场整体情况和信号的强弱程度合理控制仓位。在市场趋势不明朗或者信号可靠性不高时,保持较低仓位;在市场趋势向好且多个信号共振时,可以适当增加仓位,但要避免过度集中投资于某一只股票,分散投资风险。